当前位置:

防洪防地质灾害应急知识宣传

日期:2024-06-14 11:12

  防洪防汛

  防洪防汛小知识

  一、什么是汛期?

   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季节性水位上涨的时期。

  二、什么是防汛?

   防汛是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在洪水预报、防洪调度、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

  三、什么是雷雨?

   雷雨是空气在极端不稳定状况下,所产生的剧烈天气现象,它常挟带强风、暴雨、闪电、雷击,甚至伴随有冰雹或龙卷风出现,因此往往可造成灾害。雷雨天气发生时通常会狂风肆虐,雷雨交加,严重的飞沙走石,甚至能拔起大树,掀开屋顶。

  防洪防汛安全小贴士

  一、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汛情预警信息

  要经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了解天气情况。如:蓝色预警信号出现时,要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关好门窗,尽量不要出门,非必要出门时须携带雨具。橙色预警信号出现时,如果还在简易棚户内,要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暴雨伴随雷电时,要注意切断家中的电源。同时要学习并掌握有关汛期防灾、抗灾、避灾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对可能发生的灾情做好防范和应急准备。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者能够漂浮的物体,寻找机会逃生。

  二、注意雨天出行安全

  如遇天气异常变化,建议尽量减少外出,减少户外活动,注意远离棚架广告牌等搭建物。如果在外出时遇到暴雨,请注意防汛安全警示标志,避开排水井、沟渠和积水处,就近寻找安全避险场所;遇有紧急情况,请及时拨打110、119、120等电话求助。

  三、保持汛期高度警惕

  夜间降雨量较大,居住在防洪沟及低洼地带的居民,出现异常情况,要相互转告,提前转移到安全住所,不可在有防洪安全隐患的屋内居住。如发现电线低垂或折断,要远离避险,不可接近,防止触电。

  四、保持手机等通讯工具畅通

   发生危险时能及时联系,要特别关注家中老、弱、病、残、幼、妇等弱势群体的安全,险情发生时,应首先将上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如在山区遇雨,要随时注意场地周围的异常变化和可以选择的退路,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应迅速向山坡、高地转移,选择就近的安全线路沿山坡横向跑开。

   五、不到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区域活动

   汛期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等危险,尽量不要在危险区域活动、停留;加强孩子管护,教育孩子不单独到河边、水塘、水库边玩耍。路途中遇险时,要冷静,不惊慌,不能冒险行事,严禁在汛期下河游泳、嬉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六、遇雷雨天要及时关闭电器开关、门窗

  1.注意关好门窗,预防雷电击入室内。

  2.尽量不要用手机或者座机拨通电话,或使用电话线等上网。

  3.雷雨时,洗澡不宜使用淋浴器,更不要用太阳能热水器,避免因避雷设施不健全导致引发雷击。

  4.雷雨来临前,请家长拔掉电源插头,别让电视机、电脑等引雷入室,损坏电器,损坏电器之外还可能发生雷击等危险。

   室内雷雨天气安全小贴士

  1.下雨天地面湿滑,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同学们雨天尽量不到户外场地玩耍。

  2.在家期间需要注意关好门窗,预防雷电击入室内。

  3.雷雨时,在家中洗澡不宜使用淋浴器,更不要用太阳能热水器,避免因避雷设施不健全导致引发雷击,出现危险。

  4.雷雨来临前,要请家长拔掉电源插头,别让电视机、电脑等带电设施引雷入室,损坏电器或发生雷击等险。

  5.如必须出行,雨伞、雨衣尽量选择亮色透明的,这样才能提高可视度,让司机看到你,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户外雷雨天气安全小贴士

  1.要避开地面的水滩,走路慢行,同时绕开大街上的井盖处,尽量远离井盖,避免井盖松动或被冲走时,陷落井坑,发生危险。

  2.经过路口时,要注意观察来往车辆,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一定要走人行道,过马路时走斑马线。

  3.下雨时,不站在树下、广告牌下或者电线杆下躲雨,避免遭受雷击或被倒下的重物砸到。

  4.雨势过大时可以找一个地势比较高的安全位置避雨,待雨势较小时再继续前行。

  5.遇到道路积水时,尽量不要走到积水处,避免电线脱落引发触电。

  6.下雨天不要到水坑或者池塘附近玩耍,以免发生意外。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请广大家长朋友们提高预防意识,做到人人重视、时时重视、处处重视,让我们一起做好汛期防暴雨安全防范工作,减轻汛期灾害风险,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防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地质灾害基础知识

  什么是崩塌?

  山体崩塌,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崩塌的危害

  崩塌滚落下来的块石或土体,常常存在摧毁其下的房屋、公路和其他建筑的威胁。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

  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中常夹有大块石,可把几层楼房摧毁,把沟口的房屋一扫而光,泥石流堆积物可毁坏大片农田,破坏力很大。

  什么是地裂缝、地面塌陷?

  地裂缝,指在一定地质自然环境下,由于自然或者人为因素,地表岩土体开裂,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面塌陷,指地表岩体或者土体受自然作用或者人为活动影响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造成灾害的现象或者过程。引起地面塌陷的动力因素主要有地震、降雨以及地下开挖采空,大量抽水等。

  地裂缝、地面塌陷的危害

  地裂缝、地面塌陷可导致建筑物开裂甚至倒塌,使土地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还可能危害公路、铁路等交通线路,破坏城市基础设施等。

  什么是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地面沉降又称地面下沉或者地陷。

  地面沉降的危害

  地面沉降会破坏建筑物和生产设施,不利于城市建设和资源开发。

  地质灾害防治常识

  1.注意收看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

  注意收看和查询当地电视台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节目和省地质环境信息网发布的实时预警信息。注意查收当地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发送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短信,做好防范工作。

  2.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崩塌发生前常有山体掉落土石、小崩小塌现象

  滑坡发生前常有山体开裂现象

  滑坡发生前常有掉土落石、流黄水、坡脚变形现象

  泥石流发生前常伴有山沟内流水阻断异常及轰鸣声

  3.熟悉防灾预案,参与应急演练

  4.当窑洞、房屋紧靠高陡边坡和不稳定斜坡时,要做好排水工作

  窑洞坡顶做好防渗工作,修建截排水渠,使排水畅通。根据降水量,及时巡查房前屋后排水状况,采取措施,不要使积水浸泡地基及房屋附近岸坡。

  5.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施工

  6.做好雨前雨中雨后的“三查”工作

  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要求,做好地质灾害预警、预防及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地质灾害自救、互救常识

  遭遇崩塌时应该怎么办?

  1.发生崩塌时,要首先判断崩塌威胁的范围,然后及时撤离危险区。具体来说,选择逃生通道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崩塌的规模和发生、发展趋势以及人员所处位置,确定安全撤离路线,避免在逃生时,遭受伤害,跑离时注意保护头部。

  2.在崩塌比较严重的路段,造成车辆无法通行时,考虑改走其他线路。

  3.在行进过程中,发现前方陡崖正在往下掉土块、石块,或看到孤石摇摇欲坠时,千万不要冒险从其下面通过,应立即向安全的地区撤离。

   遭遇泥石流时应该怎么办?

  1.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处跑。

  2.向离泥石流发生地较远的安全高低跑。

  3.不要躲在空谷中的滚石或土包后,不要停留在陡坡土层较厚的低洼处。

  4.一定不要往泥石流的下游方向逃生,更不能顺着泥石流方向奔跑。

  外出旅游时,应怎样防范地质灾害?

  旅游景点多数位于崇山峻岭之中,山高、沟深、坡陡这些因素的存在,就有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可能。为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特别提醒大家在汛期外出旅游时要重点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山区连续强降雨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汛期外出旅游要注意了解掌握当地的气象趋势及灾害预报,有强降雨时尽量避免外出。

  2.不要在高耸、直立的山体下面过久停留,注意观察周围有无地质灾害警示标志。驾车旅游时,应尽量避免在高陡边坡及不稳定斜坡地段停留,以防止上方岩石崩落、土体垮塌造成人员伤亡。

  3.汛期野外宿营时不要在山谷底部和河滩露宿。夏季在外面野营时,要避开有大量堆积物的沟口,防范因降雨导致的泥石流和滑坡发生。在河滩宿营也要选择地势较高的阶地上,防范上游突发山洪泥石流。

  4.在采煤沉陷区内的多山地带进行野外探险旅游时,由于树木灌丛遮蔽,一定要多留意地面塌陷和地裂缝,遇见时应选择避绕,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湖北通城暴雨洪灾2011》纪实片观看网址:

  https://dygbjy.12371.cn/2020/09/24/VIDE16009296516421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