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堡聚焦基层治理,分类引领美好生活
2022年,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正式启动“定时定点、开袋检查、破袋投放”全新模式,宜昌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坚持共同缔造为理念,以通过红色力量引领绿色时尚为目标,以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为核心,探索形成“开好一个会议、组建一支队伍、把握两个关键、建立一个机制”的筑堡工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法。与此同时,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印发了《物业服务企业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压实了物业服务企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从而强化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收集等工作,着力把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实做细。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居民率先享受到了生活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
一、强化基础建设,深化设施升级
根据定时定点工作方案内容,宜昌市再次对分类棚亭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居民小区投放网点全部具备“五有”要求,即:“有一个分类亭棚、有一套分类宣传栏、有一套分类容器、有一套定时封闭设施、有一个洗手设施”,增加了居民分类投放便利性,让居民充分体会分类投放的生活“仪式感”。
二、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基层治理
各区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了以社区大党委为引领,统筹区直部门、街办、督导公司、小区物业、业委会、下沉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的“1+N”模式,建立健全居民区联席会议制度、日常走访制度等,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党建引领,形成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良好格局。综合采取以全面入户宣传与征求意见打前站、精准解释和桶边引导相呼应、精准上门督导与机动巡查相结合模式,有效推动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的工作。
三、促进精神鼓舞,深化双向促进
通过垃圾分类考核通报数据及“红灰榜”“曝光台”公示情况为支撑,让居后者“红红脸”,以精神奖励为主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支持垃圾分类、精准垃圾分类。同时将推动垃圾分类要求纳入居民自治章程、居民文明公约,推动居民分类意识转化为行动自觉。
四、引导精准分类,深化分类质效
自定时定点投放正式启动以来,垃圾棚亭开放时间段督导员对居民开袋检查、破袋投放行为进行引导。棚亭非开放时间段,社区及物业小区工作人员通过开展巡查、监控调取等措施对不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住户开展精准劝导。通过多方合力促进垃圾分类定时定点习惯养成。
五、建立轮值制度,深化习惯养成
结合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报告”工作,在全市开展“红心向党、桶边值守”活动。物业小区由业委会牵头,物业公司、楼栋长、业主代表、志愿者、党员参与,形成轮值巡查小组。杂居小区发动下沉党员排班,压实筑保工程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内容。今年以来,已有197个社区发动党员干部22000多人次,参与居住地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桶边值守”活动。通过开展入户走访,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明显提升,与物业公司、业委会关系明显熟络,许多小区楼长基本覆盖,许多在职党员身份也亮了出来,以生活垃圾分类为载体的邻里温情正在逐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