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城管进社区”打造城市治理新格局
近年来,宜都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主线,以社区、小区网格化服务为载体,积极推动“城管进社区”工作模式,不断探索城市“微网格”治理,基本实现了城管队员下沉全覆盖,通过城市管理工作根植社区、融入社区、服务社区,逐步形成了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格局。
一、突出“全覆盖”,用心搭建共治“连心桥”
为进一步打通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更好地回应群众呼声,通过主城区已建成3处城管驿站分别映射服务14个城市社区,以14个社区设置城管工作岗为载体,高效搭建出城市管理进驻社区的共治共管服务平台。
一是包联责任全覆盖。实行城市管理执法局领导包片、股室(队、中心)包社区、执法人员包小区的包联责任制,建立“市级城管执法骨干+街道综合执法队员”联合包保工作机制,明确城管工作岗职责清单,并对外公示联系电话与监督方式,彻底畅通社区居民诉求渠道,着力化解社区、小区的管理难题。
二是网格巡查全覆盖。全局120名城管队员与20名街道综合执法队员全部下沉社区路段和小区,对照宜都城管“二十看”工作标准与网格化工作要求每日开展“马路办公”,对辖区内城管领域进行全覆盖日常巡查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管控处置。下沉队员同步落实城区352个小区包保责任,及时收集小区居民社情民意,及时反馈协调处置。
三是宣传服务全覆盖。建立“当场办理、转告受理、代行受理、告知路径、耐心解释”的城管服务体系,群众诉求不论是否属于城市管理职能范围,下沉队员均做好接待服务与反馈记录。利用城管驿站服务岗、社区宣传栏、商圈自治微信群等渠道,通过党员活动走进社区、深入商户上门服务等形式,向社区群众、商户等积极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增强社区居民的守法意识,提高广大市民自觉参与城市管理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二、实现“一张网”,高效解决群众“烦心事”
全面依托城市综合管理“一委一办一平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以“城管进社区”为工作抓手,会同社区建立市政、园林、环卫、物业、商户、供水供气企业、业主委员会等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平台,实现“一张网”协调解决人民群众对城市治理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满足百姓需求,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织好问题处置“一张网”。建立健全问题处置协调例会制度,社区包保城管干部每周联合社区工作者、网格员进行一次碰头例会,认真梳理近期群众反映强烈和未及时有效解决的城市综合管理问题,研究解决措施,明确解决途径。城管包联领导每月到社区开展一次“马路办公”工作例会,总结讲评月度工作情况,分析倾向性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督导销号进度。依托“大城管”工作机制,必要时组织街道和有关市直单位召开联席会议,有针对性地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今年来,累计解决社区反馈有效问题200余件,协调解决非城市管理领域问题32件。
二是织好联动执法“一张网”。推动城市管理“联动+”执法模式,最大程度整合工作力量达成对疑难问题的“最优解”,提升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效能,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城管+公安”联动,建立“警城联动”24小时备勤工作制度,常态化加强文明养犬宣传与治理,清理各类“僵尸车”。通过“城管+经信”联动,开展空中飞线治理三年行动,破解“城市飞线”难题,彻底消除空中安全隐患。通过“城管+市场监管”联动,开展市场商超周边、夜市经营场所等执法整治,解决流动售卖与夜市油烟扰民难题。通过“城管+消防”联动,开展“拆窗破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全面治理城区广告店招安全隐患。今年以来,共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10余次,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60 余处,有力推进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三是织好社区共治“一张网”。通过社区城管工作岗链接属地各方资源,通过建立“需求”与“资源”两张清单,带动职能单位、街道(社区)、物业、居民代表、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美好环境提升。依托数字城管,用好“掌上城管”和数字城管平台,结合信息采集员对主要路段、小区内等巡查案件,在社区治理中更高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多发、频发的问题进行专项攻坚,有力推进了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三、构建“微网格”,真情编织市民“幸福网”
为深入贯彻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持续深化“一下三民”实践活动与街区治理工作要求,今年来,以“保障宋城∙三峡千古情项目开业运营,打造宜都城市治理品牌”为重要抓手,全面总结前期“城管进社区”活动在城市环境大整治、市容秩序大规范、市政设施大提质等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不断探索推动城市“微网格”治理,科学设置城管网格,逐步优化运行机制,以“微网格”撬动城市治理“大格局”。
一是细化“网格单元”,激活“微细胞”。将原有城管进驻14个城市社区划分为3个城市区块网格,在区块网格下合理设置42个“微网格”,在区块网格内构建起“党组成员-中层干部-微网格-商户代表”四级治理体系,将微网格作为“最小工作单位”,落实党组成员带头到“一线”、部门负责人问计在“一线”、青年干部强能走“一线”、干部职工履职看“一线”等工作机制,积极整合联动城管执法各级力量,开展精细化管理,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各街区、具体到人,积极推动城市治理和服务重心前移到城市街区各个环节。
二是发挥“单兵职责”,服务“大民生”。以服务保障民生为出发点,推进城市管理政策宣讲、社情民意收集、安全巡防等民生服务事项在“微网格”内一体集成,打造综合性城市服务网络。针对城市治理中存在的不文明养犬、校园周边流动售卖、空中飞线等治理难题,各区块网格组织孵化“犬力以赴”城管巡逻队、“疏阻保畅组”和“设施安全监督队”等多个队伍组织,切实让城管人力资源“孵”在街区、“流”到网格、“用”在身边,努力化解市民关于城市治理的“吐槽点”,精细落实城市治理标准。截至目前,各区块网格组织区域内“微网格”开展各类“微治理”行动70余批次,服务市民人次达20000余人,市民对城市治理好评率不断提升。
三是依托“一个平台”,兜住“万千事”。依托“一线”(城管服务热线)、“三访”(一线走访、片区随访、党组突访)、“三监督”(群众监督、执法专班监督、督查小组监督),完善群众“点单”、平台(掌上城管、阳光信访等)“派单”、城管委成员单位干部职工“接单”的“1+3+3+N”城市管理联动服务平台运行机制,由单线管转变为多面治。针对城市治理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定期组织相关单位召开联席会议,着力解决城市综合管理中多部门衔接不畅、解决不及时不到位问题,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反馈清单“三项清单”闭环机制,实现多元协商、融合治理。目前通过联动服务平台,累计办结宜昌城管委交办件273件、市容秩序类3522件、环境卫生类986件、市政设施类601件、园林绿化类44件,切实为民办实事、解难事。